news
Product display
千锤万揉、精工细磨
背后蕴含的工匠精神
穿越时空,历久弥坚
苏州御窑金砖博物馆第二展厅上的一艘仿真漕船,带给人们的是600年前御窑金砖从陆慕运进京城的“穿越”。从相城到京城,金砖随着漕船沿京杭大运河北上入京,当时的金砖,就是这样一路运至京城。这一块块金砖凝聚着相城工匠的执着与智慧。金砖由物而成器,容纳了风俗与文化。
“特快专递”“私人定制”在今天看来司空见惯,但600年前的运河上早已上演着类似的远途运输。当时苏州是京杭大运河上的一个重要港口,也是皇家御窑的所在地。
明永乐九年(1411),会通河疏浚贯通,南北水道一派繁忙,漕船、民船往来穿梭。
明朝营建北京时运送砖瓦,以水路船运为主。通常,在京师工程紧急时雇用专船,而平时则由漕运船只捎带。明朝规定,凡往京船只都要顺带砖瓦。据《大明会典》记载,嘉靖四年以后,屡次有谕,命临清的城砖窑区和苏州的金砖窑区,雇用民船运砖,费用由相关的地方官府支付。
但遇到特殊的皇室活动,则需要大量的专船专运。运输中,为防止金砖被磕碰,每一块金砖都会用稻草绳缠绕九圈。
这一块块金砖,凝聚着相城工匠的执着和智慧,承载着相城历史文化的厚重与风物闲美。这一段空间的旅程,也是金砖的精神旅程,它从一种地域性的建筑物料,上升成了朝殿堂的雍容仪表。
昔日临清贡砖的烧制已成历史,繁盛的临清官窑也已成陈迹。但苏州御窑的炉火至今还在熊熊燃烧,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的金砖烧制技艺尚在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