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Product display
2022年,虽然疫情形势严峻,文博行业正需共克时艰,我馆主要部门群策群力、各司其职,最大程度保障了博物馆正常运营,最大程度满足了人民群众的观展需求。随着疫情形势的逐步稳定,2023年,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即将迎来全新的机遇和挑战,我馆各个部门仍将有条不紊、按规定妥善运转,做好本职工作。
一、坚持文物保护为先,提升文物安全管理水平
文物安全是文物工作的底线、红线和生命线,确保文物安全始终是博物馆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我馆将严格执行安全检查考核制度,不走过场,不留死角;日常记录做到记录全面,数据详实,有据可查;真正做到安全工作落到实处,杜绝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培养全馆工作人员安全为先的意识,时刻绷紧安全之弦。全面落实博物馆消防安全责任制,分解落实工作任务,责任到人。坚持经常性开展文博防火防灾检查,加大员工培训和演练力度,加大教育宣传力度。
二、开展特色非遗活动,推动传统文化换发光彩
常态化开展并做好博物馆科普教育工作,继续组织开展更为丰富的特色主题活动、手作体验活动;积极参与到对学校、社区、政府机关等的日常活动和联系中去,积极发挥博物馆宣传教育功能,不断探索社教活动新模式,开展各类科普教育文化活动;加强与校企等专业团队建立合作关系,继续加强与各研学机构以及旅行社的联系,寻找合作机会;构建常态化合作运作模式,实现双赢式融合发展。
三、丰富优质产品供给,坚持特色产品精益求精
加强文化和旅游业态融合、产品融合、市场融合、服务融合,促进优势互补、形成发展合力。坚持标准化和个性化相统一,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创新旅游产品体系,针对不同群体需求,推出更多定制化旅游产品,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继续深度开发博物馆IP,通过挖掘、塑造、转化和赋能4个层次打造更多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中国文化符号,将“藏品”变“商品”,将内容升级为体验,将观者转变为参与者、创造者,将作为文化要素的“传统”赋予潮流的思维,实现文化价值和产业价值的良性循环。
四、争取各类名誉建设,提升本馆基地知名美誉
开展各项申报评优工作,积极参与创优,争取各类基地的荣誉建设,进一步提高我馆的知名度与美誉度。积极开展申报国家三级博物馆评估定级工作,推动博物馆更好的实现为社会发展服务的职能,促进博物馆履行保护、注释和推广人类文化、自然遗产的职责,提高博物馆社会教育和公共文化服务质量。
此文章对游客开放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