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Product display
叮叮叮~
CCTV-4大型工作日播旅游栏目
《远方的家》最新一期播出啦
这一期以京杭大运河为主线
带观众走入了太湖运河间
今天,随御窑君一起来了解下
大运河特辑里的精彩故事吧~
两千余年来,京杭大运河以其沟通南北、漕运货运的强大功用,孕育了沿岸各城市文化。
悠悠流淌的大运河,在苏州段共96公里,自南向北穿过了吴江、吴中、姑苏、高新和相城五区,不仅对当地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也孕育出了诸多能工巧匠。
御窑君偷偷告诉大家
位于大运河起点北京的紫禁城
便是苏州“香山帮工匠”的辉煌杰作
且听御窑君慢慢道来
永乐四年(1406年)永乐皇帝出于军事上的考虑及巩固政权的需要,下诏“以明年五月建北京宫殿”,全国各地数以万计的优秀工匠被征召到北京。擅长复杂精细的中国传统建筑技术的香山帮工匠也在其中。
而香山帮工匠的领头人蒯祥,由于精于建筑构造和工程计量测算,进京不久就担任营缮所丞(相当于现在的工程总设计师),直接指挥宫城的建造。
面对这些紫禁城煌煌赫赫的建筑规划,蒯祥领衔的香山帮工匠成竹在胸,从原料选择到复杂的制作工艺,以及合时应天的制作范程,无不令在场工匠叹服。最终凭借非凡技艺,出色地完成了紫禁城这项伟大的工程。
提起紫禁城
想必大家听过说
“紫禁城是大运河上漂来的”
这其中的缘由
便因建造紫禁城的许多建筑材料
都是通过运河运到北京
从古至今,京杭大运河一直担负着繁忙的水运任务。建造紫禁城时,建筑材料的运输方式也是通过大运河水运。《利玛窦中国札记》中曾提到,人们通过运河把大量的木料运到京城,用于皇宫的建筑和修缮。而紫禁城中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地面铺设的金砖,也是通过大运河运输的。
故宫的金碧辉煌让百姓叹为观止
于是坊间有了
“紫禁城的地都是用金砖墁”的传言
但“金砖”说法的由来
并不仅仅在于此
关于金砖的说法由来,流传下来的说法大致有四种:
一是因制作技艺复杂,造价昂贵,产生了“一两黄金一块砖”的说法,因而得名“金砖”。
二是因“金砖”由苏州所造,从京杭大运河运至京城的仓库,“金”是“京”的谐音,所以"京砖",后来演变成了“金砖”。
三是因“金砖”质地坚硬且细腻,敲击时铿然有声,像金属一样,因此得名“金砖”。
四是因“金”在阴阳五行学说中,表示为非常坚固的意思。金砖是在明清时期金砖是铺设在皇家宫殿室内地面上的建筑材料,将其命名为金砖暗示着基业安稳,江山永固。
要生产出这般优质的墁地砖料
制作工艺可是极其复杂考究
普通青砖的成品率在80%左右,而金砖的成品率仅在10%-20%,如此低的成品率也显得金砖格外珍贵。金砖的传统制作工序非常复杂,涉及选泥、制坯、装窑、熏烧、窨水、磨光等29工序,且要跟中国的24节气契合在一起。
金砖制作是一项非常费力费时的工作。一块重达200斤金砖,需要十几个泥块,而一个泥块通常需要揉上半个小时左右,这还仅仅是金砖制作中的“制坯”工序。砖坯做好后,需等待长达5-8个月的阴干过程。而阴干完成,还要进窑不间断烧制130天。金砖一年只做一次,但整个过程却需要整整一年的时间。
相城陆墓的泥土,经过一遍遍的淘洗,一次次的摔打,历经过熊熊炉火的重重淬炼,最终才能化作一块块“御窑金砖”。
制作好的金砖,从位于相城区陆慕老街区域,也是如今苏州御窑金砖博物馆邻岸的新开河上船,之后走大运河一路北上直达京城。
为了使金砖运驶在京杭大运河中可以畅通无阻,金砖起运时,会在船上还会打一个“苏州府”的灯笼,其他船只看到灯笼后,知道是押送金砖的船,便会自觉避让。正因押送金砖的责任重大,清朝制定了严厉的处罚措施,随船去的窑户,来回至少需要一年多的时间。家中老小焦急等待,三天两头就要去桥边遥望,因此,还有了“望郎君桥”的故事。
金砖漫长的制作过程与运输过程,离不开匠人们的高超技艺与窑户们日复一日辛勤坚守,这背后所浮现出的,便是勤劳朴实的工匠精神。
通过京杭大运河,一块块金砖,完成了从相城到京城的转换与对望。600年后的今天,紫禁城仍立与天地间,而御窑金砖则默默见证了明清王朝的盛衰兴废,留存下紫禁城 600 多年历史的印记。今天,让我们一起拉钩,做个约定,为紫禁城与御窑金砖续约,共赴下一个六百年。
2006年苏州御窑金砖制作技艺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遗名录。金砖制作技艺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陆墓窑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也是苏工苏作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想了解更多金砖背后的匠心故事,和御窑君一起锁定3月8日CCTV-10的《匠人·匠心》节目吧~
温馨提示:苏州御窑金砖博物馆实行实名制预约,前来参观的游客需在官方微信上提前预约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