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御窑金砖博物馆logo
当前位置:   首页> 最新动态
资讯

news

联系我们

Product display

最新动态

大家•夜课:致力打造有品质的夜晚

作者: 来源: 日期:2020-06-13 15:15:47 人气:6085

昨夜疏风骤雨

苏州的天气在顷刻间变化万千

风雨过后,迎接我们的是绚烂的彩虹

彼时,诸多有着共同志趣的人们

越过自然奇景,共赴一场“非遗之约”

在第15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前夕

大家·夜课第二讲

在苏州御窑金砖博物馆如约而至

从“世界最美书的书”到相城非遗,再到非遗传承人

围绕“非遗”展开的分享,分外动听

由周晨设计、龚为摄影、潘文龙撰文的

《江苏老行当百业写真》

2018年获评“中国最美的书”

2019年又摘得“世界最美的书”荣誉奖

 “老行当”是对社会上正在消失的各行各业的总称

它们虽渐行渐远

却承载着民间的独特智慧和一代人共同的回忆



书中依据行当特点以及旧时传统

将江苏的老行当分为衣饰、饮馔、居室、服侍、修作、坊艺、工艺、游艺八类

其中就涉及到緙丝、金砖等多项相城非遗项目

昨晚的大家·夜课

便从周晨分享书中的设计之美开始

周晨·《江苏老行当百业写真》设计、策划

以“老行当”为主题

即要呈现出浑厚的民间气质及岁月感

从对纸张的选择、纸钉的装订方式、

四周手工打毛的处理

都渗透着这种气质元素

内页纸张选择主次分明

黑白与彩色相间

颜色和质感烘托主题


作为《江苏老行当百业写真》的设计兼策划

周晨分享道:

图书设计师用什么样的设计

来展示中国自己的特色

这个思考和尝试的过程

就勾联了民族与世界

在书中处处可见中国元素,更有苏州元素



《江苏老行当百业写真》所采用的页码

实际上是中国古代一种使用非常广泛的数字系统

——苏州码子

苏州码子是中国早期民间的“商业数字”

它脱胎於中国文化历史上的算筹

也是唯一还在被使用的算筹系统

产生于中国的苏州

其中〡〢〣〤〥〦〧 〨〩

与汉字的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相对应

(你学会了吗?)




周晨说

形式和内容构成了书籍品质的完整性

设计之外,便是书的内容了

作为《江苏老行当百业写真》的文字作者

潘文龙对苏州手艺、相城非遗有着深刻的了解

江苏老行当这一特殊文化现象有着历史感与厚重感

而这些传统行当与人们的生活实际上息息相关

手艺,便是行当中的具体技艺


在大家·夜课现场

潘文龙分享了十多年前拍摄的“手艺苏州”纪录片片段

选取了蟋蟀盆、金砖、砖雕三项相城非遗

它们都与“土”有着莫大的联系

欣赏纪录片的过程,是回忆,也是惊叹

曾经的非遗传承人,仍旧坚守着岗位

几十年如一日地做着同样的事情

随着时光流转,他们也在突破着自我




《考工记》载:

“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

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

苏州的非遗便有着如此特质

在与苏州手工艺接触的几十年间

潘文龙也收获了不少有趣的“行话”

“破归破,一看还是个苏州货”

“看看不像样,其实是个雕花匠”

言语之间,无不透露着对“苏州工”的褒奖


然而正如书中正在消亡的老行当那般惨淡

潘文龙希望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非遗项目

能够持续地传承下去

不要让绝技成为绝响



随后

为扩大相城非遗的影响力

促进相城非遗的传承与传播

借着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契机

“非遗课堂”也正式启动了

相城区政协副主席,区检察院副检察长,区无党派知识分子联谊会会长陆梅英相城区文化体育局和旅游局局长、党组书记潘虹

为刘一鸣、袁中平、金瑾、刘宝洪、王建江、陈冠丞六位非遗传承人颁发讲师聘书

现场

六位非遗传承人依次分享了自己的非遗传承故事


刘一鸣·砖雕

袁中平·蟋蟀盆

金瑾·御窑金砖

刘宝洪·明式家具

王建江·缂丝

陈冠丞·青铜失蜡铸造



砖雕、蟋蟀盆、御窑金砖、

明式家具、缂丝、青铜失蜡铸造

……

他们深情、详尽地阐述着

这些大众或熟悉或陌生的非遗项目

对于这些技艺

他们大多经历了几代人的传承与积淀

对创作、创新也有了自己的理解

他们的作品,诠释着苏州工艺的“精、巧、雅”


砖雕、蟋蟀盆、御窑金砖、

明式家具、缂丝、青铜失蜡铸造

……

他们深情、详尽地阐述着

这些大众或熟悉或陌生的非遗项目

对于这些技艺

他们大多经历了几代人的传承与积淀

对创作、创新也有了自己的理解

他们的作品,诠释着苏州工艺的“精、巧、雅”


关于

世界最美的书

——夜话非遗文化沙龙

已经告一段落

而属于“大家·夜课”以及“非遗课堂”的精彩仍在继续

来源:相城旅游


砖雕、蟋蟀盆、御窑金砖、

明式家具、缂丝、青铜失蜡铸造

……

他们深情、详尽地阐述着

这些大众或熟悉或陌生的非遗项目

对于这些技艺

他们大多经历了几代人的传承与积淀

对创作、创新也有了自己的理解

他们的作品,诠释着苏州工艺的“精、巧、雅”

下一个:苏州御窑金砖博物馆社会捐赠办法
苏州御窑金砖博物馆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2018 苏州御窑金砖博物馆 苏ICP备19014991号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苏州网站建设